其实庄王心知肚明。
什么“在德不在鼎”
,全是扯淡。
权力的获得,霸业的完成,不在鼎,也不在德,在力。
他现在,不过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旦兵强马壮战无不胜,称霸就是迟早的事。
血染的霸业
楚庄的称霸,很艰难。
的确,如果说齐桓公是“不战而霸”
,晋文公是“一战而霸”
,宋襄公是“战而未霸”
,秦穆公是“战而半霸”
,那么,楚庄王则是屡战而霸,血战而霸,苦战而霸。
其中最惨烈也最悲壮的,是成就了庄王霸业的围宋之役。
说起来这场战争的祸端,其实在楚庄王。
起因是有一次庄王同时派出两个使节,分别出使晋国和齐国。
出使晋国的,要路过郑国;出使齐国的,要路过宋国。
庄王却吩咐二人,不得向郑宋两国借道。
这就是蛮不讲理了。
因为即便是周王的天使,哪怕路过蕞尔小邦,也要借道,以示对该国领土和主权的尊重。
楚庄王不准自己的使节借道,岂非霸道?
没人知道庄王当时怎么想。
只不过郑国在此刻,早已被打得服服帖帖,多半会忍气吞声。
宋国就不一样了。
他们在两年前,跟晋国、卫国和曹国建立了攻守同盟。
盟约规定,如果有谁被人欺负,当共救之,叫“恤病”
;如果有谁背叛同盟,则共讨之,叫“讨贰”
。
这个条约,宋国执行得很到位,而且也只有宋国执行到位。
以宋人之刻板叫真,岂能容忍楚国的此等行径?何况那位过路的使节申舟,以前还得罪过宋。
于是申舟叫苦不迭:郑国聪明,宋国糊涂,路过郑国的肯定没事,我死定了!
庄王却说:敢?他要杀了你,我就灭了他!
楚庄说这话,实在是太小看宋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