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道:“如臣,自然多多益善。”
刘邦笑道:“多多益善,何以为我所制?”
韩信道:“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所制也。”
周瑜曾这样评价刘备:“这是一个容易被轻视的人。
这是一个不容你轻视的人。
轻视,是要付出代价的。”
如果说一开始我还对这番话半信半疑,那么随着时间一天天推移,这怀疑已如同河底淤积的泥沙,被激流一点点冲刷殆尽了。
打仗,刘备或许真不在行,可如果你看到素有“万人敌”
之誉的关羽、张飞在他面前毕恭毕敬,甚至终日如两个仆从般侍立于他身后的样子,你便不得不相信,他身上,恐怕的确具有某种难以言传的人格力量。
这力量关乎人——识人,交人,用人;关乎人心——洞察人心,收服人心,摆布人心。
或许正是因为将其底|色看得一清二楚,在刘备入截曹仁后方作战失败后,周瑜便转而“请”
他做“人”
的功夫,策反南郡诸山谷蛮夷,以扰乱江陵以北、襄阳以南地区,使曹操在南郡的其他将领无暇救援曹仁。
早在曹操初定荆州时,中卢、宜城、临沮三地的山谷蛮夷便曾发生过叛乱,只是很快被彼时尚屯驻樊城的徐晃平定了。
这些山民很善于抓住对手不熟悉当地情况的弱点展开流动作战,一旦战事不利又像钻进地底般躲藏得无影无踪。
我军在江东亦常年与山越作战,深知其难缠,而曹操从一开始便利用山越扰乱我江东后方,周瑜如此部署,也算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作为刘备手下第一大将,按照赤壁战前的部署,关羽一直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游击于汉水流域,赤壁之战时负责牵制曹操汉水一路兵马,南郡之战初期则负责看住屯兵于江夏的文聘。
对江陵的合围完成后,文聘再想自东向西援助曹仁已殊为不易,于是周瑜与刘备商议后调遣关羽一军沿汉水北上,以断绝北道,阻击援助曹仁的北路各军。
自从与刘备交换兵马,张飞便一直在周瑜帐下听命。
因而相较于远离中心战场进行牵制性作战的两位义兄,张飞倒是得以在江陵主战场反复进行的生死较量中充分彰显其虎将本色。
清晨,周瑜照例登上位于大营西侧的山岗,俯瞰对岸敌营的同时,不知又在进行何种缜密的思考。
“报——”
倏忽间一名传令兵奔上山岗,“大都督,淮南有战报到。”
接过战报,周瑜快速浏览过一遍,面色稍稍有些凝重地,他将战报交与我看。
亦快速浏览一遍,我的心却不由猛地一沉。
七月时,重治水军的曹操从谯县开拔,泛舟万艘,舳舻千里,自涡水入淮水,复出肥水,进军合肥,虎视江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