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元嘉道:“我二人不走江湖多年,不敢沽名钓誉,枉称侠士。
不过,遇到不平之事,就要管上一管。”
吴才有道:“两位义士,专好抱打不平,晚辈十分敬佩。
我最近听说,江湖上新出了一位催命婆婆和一位玉面判官,害了不少人。
两位既好抱打不平,何不去找她们,除去此二人。
造福江湖同道,方是大义之举。”
萧万立道:“吴才有,你想引我们去杀了催命婆婆和玉面判官。
然这两人的大号,我还是头一遭听说。
且先不论江湖上是否真有此二人。
就算真有其人,我们也不能只听你的一面之词,就做那杀人的刽子手。”
周元嘉道:“况且你出手狠毒,我们就饶不过你。
就算那两人真的该杀,也得有个先后次序。
先办了你,再找她们算账,也未尝不可。”
吴才有欲借催命婆婆和玉面判官的事,遮掩自己。
没想到这两人精明得很,居然不上当。
他一计不成,又想出一计。
只听吴才有说道:“两位义士,若是把当作那等残忍好杀之人,那可错怪我了。
不错。
我确实出手打死了大山,但两位可知大山是什么人吗?”
吴才有又道:“大山是许家镇上有名的贼偷。
不知已害过多少人。
这种人不该死,试问哪种人才是该死之人?”
周元嘉和萧万立被问住了,脑袋有些迟钝。
吴才有察言观色。
又道:“我杀了他,那是为民除害。
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两位义士是明辨是非之人,成名已久。
若是再拦着我,那可对不起这个义字。”
周元嘉和萧万立对看了一眼,都觉得为难,吴才有见两人脸上已露出犹豫的神色。
心道:“此时不走,更待何时?我理直气壮的走过去,他们必定会让路。”
吴才有挺起胸膛,一步一步走过去。
周元嘉和萧万立并没有拦着他。
吴才有杀了大山,难道因为大山曾经是小偷,就真的该死了吗?萧爻的心里很清楚,虽然大山曾是小偷,毕竟年纪尚小,若善加开导,必能令他改过自新。
吴才有打死了大山,就这么让他走了,那是不公道的。
萧爻心中想:“遇到不公道的事,我该怎么办?要为大山讨回公道吗?可我是谁呢?我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江湖浪子,又不是什么名垂江湖的大侠。
为大山讨回公道,我能吗?”
明知这事是不公道的。
可又找不到一个适当的理由,一个贴切的身份,来为大山鸣一鸣不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